我们是一个专业的{输入关键词资源网站,致力于为{输入关键词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您是一位有经验的{输入关键词专业人士,还是一位新手,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网站内容包括动物的饲养、营养管理、疾病控制、{输入关键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输入关键词业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商业成功。
本文目录一览:
- 1、蚯蚓养殖技术大全蚯蚓吃什么
- 2、蚯蚓养殖技术
- 3、养蚯蚓的详细方法
- 4、蚯蚓怎么养殖技术
- 5、如何养殖蚯蚓
- 6、蚯蚓怎么养殖,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大全蚯蚓吃什么
蚯蚓食性繁杂,喜食富含蛋白质、糖类的腐烂有机物和杂草、落叶、蔬菜碎片、畜禽粪便等,除金属、塑料、玻璃、橡胶外,几乎什么都吃。
在生产性养殖中,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枯枝落叶、水生植物、家畜粪便、蔗渣、蔬菜水果、畜禽下脚料、生活垃圾等破碎发酵腐熟后作为养殖蚯蚓的基料,将畜禽下脚料、蔬菜水果、麦麸、米糠、各种青菜、玉米面等作为饲料。蔬菜水果、畜禽下脚料等作为饲料时要切碎使用。
使用干燥植物做基料时,要粉碎成1厘米左右的段或块备用,畜、禽粪便要捣碎、消毒备用,生活垃圾要破碎后使用,其中的塑料、金属、砖瓦等蚯蚓不能食用的部分要先捡拾出去。
发酵时先在地面上铺一层10~15厘米厚的园土,在园土层上面铺一层10厘米左右的草料层,在草料层上面铺一层10厘米左右的粪料层。草料层、粪料层反复向上堆积约1米高,一般粪料占60%,草料占40%左右。堆料时不要压实。
堆积3~5层后向料堆上喷水,堆积完后再向料堆上喷水,直到料堆下面渗出水来为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经过10~15天翻堆一次。翻堆时料堆里外、上下对倒,并将草料、粪料拌匀。过10~15天再翻堆一次。经过3~4次翻堆后,将料堆打开,检查料堆是否完全发酵。如果发酵不充分,可再次进行发酵,直至充分发酵。
发酵好的基料,没有特殊的恶臭味,草料应完全腐烂,粪料颜色应呈黑褐色或深棕黄色,质地松软,不黏滞,放入蚯蚓后会自动钻入基料中,24小时内不会出来。
如果蚯蚓不进入基料中,或进入后几小时就出来,说明基料没有发酵好,应重新进行发酵。
蚯蚓养殖技术
大家应该有过养蚯蚓的,但是有的人却不知如何养,有的人养的方式对了但还是会死,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蚯蚓的养殖方法吧。
蚯蚓概述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寡毛纲( Oligochaeta ) 种类,蚯蚓又因生活环境不同,在土壤或水中生活,分为陆栖蚯蚓叫和水栖蚯蚓(水蚯蚓)两大类。目前全世界已知的 3 000 余种,约有3 / 4 是陆栖蚯蚓。它们具有环节动物的一般特征,但它们无疣足,刚毛着生体壁上。有生殖带,头部退化。身体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每一段就是一个体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节现象起源于中胚层,由内到外,因此环节动物的内部器官(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等)也是分节排列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独立的单位,这样的结构对于加强身体适应能力、加强新陈代谢具有很大的意义。譬如每节都有一个神经节,就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感觉和反应更加灵敏。又如每一体节具有(一对)排泄系统,使其排泄进行得更快,更有效率。分节现象和群体有些相似,不过分节与群体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即分节的动物只有一个头部和一个神经系统,不论身体分成多少节,它们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分散又统一的结构形式,是动物身体结构的一大进步。
公元 1578 年,我国著名学者李时珍在 《 本草纲目 》 上对蚯蚓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均有较详细的记载,称蚯蚓为“地龙”而人药。公元 1837 年,达尔文发表了 《 通过蚯蚓的活动植物土壤的形成 》 这一名著。达尔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蚯蚓在形成和改良土壤上及考古学上的历史功绩。至于蚯蚓在医药上应用,古今中外久已闻名。近年来主要由十环境保护和开发新饲料资源的需要,人们对蚓阁的下列特点及应用前景甚感兴趣:蚯蚓以腐烂有机物和土壤为食,为环境保护、处理三废,开辟了新的途径;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占干体重的 56 %一 70 % )、脂肪、某些特殊的酶类、激素与药用成分,可以作为现代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或饵料,人类的佳肴和滋补良药;加之蚯蚓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抗病力强,节省劳力,管理简易,可以大规模进行人工饲养与野外自然增殖。我国地域辽阔,蚯蚓种类繁多,在养殖中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试养,从中摸索出自己的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
1、饲养设备
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缸、篓、盆,室内堆料均可。
2、饲料准备
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树叶、秸秆、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桔子、烂水果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
致富创业:牛粪养蚯蚓,牛灵创业年入百万
3、投放种苗
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厘米,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
4、日常管理
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
5、温湿度条件
①适温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晒及雨淋。②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
蚯蚓养殖:蚯蚓和卵茧分离三法
6、采收方法
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
7、定时清出卵茧,提高孵化率
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天-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天-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3-4条小蚯蚓,2-3个月成熟,4-6个月可繁殖十倍。
养蚯蚓的详细方法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扩展资料: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怎么养殖技术
准备工作:准备水缸、塑料盒,或者在庭院中挖地穴。 泥土适宜:使用腐殖土、淤泥、动物粪便的混合土养殖蚯蚓。 投放蚯蚓:把蚯蚓放入地穴后盖上稻草。 日常管理:定期投喂菜叶、苹果核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蚯蚓如何养殖
1、准备工作
养殖蚯蚓时,需要先为其准备适合的容器,家庭养殖时可以选择水缸、塑料盒等作为容器,或者在庭院中挖出大小合适的地穴,生产上一般在产房中使用金属盒子等进行规模化饲养。
2、泥土适宜
蚯蚓合理养殖的重要工作就是配制基质,它们一般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为食,所以一定要为其提供土质疏松、肥力充足的基质,例如腐殖土、淤泥、动物粪便的混合土,将其腐熟消毒之后再使用。
3、投放蚯蚓
将配制好的基质放入挖好的土坑中,底部需要铺垫一层细纱网,以防止蚯蚓逃跑,然后把蚯蚓放入其中,并盖上一层遮光性强的报纸,等蚯蚓全部钻进土壤之中后,撤去报纸,盖上稻草以保湿遮光。
4、日常管理
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它们适合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平时要做好遮光工作,确保上层的稻草能够完全挡住光线,并定期为其投喂菜叶、苹果核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使蚯蚓健康发育。
如何养殖蚯蚓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粪便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然而蚯蚓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中的蚯蚓消失了。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蚯蚓的养殖技术。
一、品种选择
目前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主要有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北星二号蚯蚓、威廉环毛蚓和太平二号蚯蚓。各种蚯蚓饲养价值如下:
1、赤子爱胜蚓:即红蚯蚓,属于粪蚯蚓。虽小但繁殖量大、产量高,适合人工养殖。另外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畜禽粪便,适于各种养殖场、户用来消除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产出的蚯蚓又可作为各种畜禽的蛋白饲料。使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十分可观。
2、北星二号蚯蚓:属于粪蚯蚓,属赤子爱胜蚓改良培育的新品种。吞食各种畜禽类粪便,倾粪性强、繁殖率高、效益高,适合人工养殖。
3、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属土蚯蚓、巨蚯蚓。这种蚯蚓吞食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适合菜园地、饲料地养殖,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性强,每个卵包虽只有一个小蚯蚓,但个体大适合人工养殖。
4、太平三号蚯蚓: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个体较小。它一般喜欢栖息在温暖而潮湿的垃圾堆里、牛棚和猪草堆底下,特别是腐熟的动物粪堆中是它最喜欢生存繁殖的地方。它是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良种,适宜高密度人工养殖。
二、饲养管理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场地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各种增温措施。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蚯蚓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蚯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蚯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蚯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现在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了。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饲料主要是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烂菜叶、烂瓜果以及各种杂草。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使蚓床最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有的养殖户在蚓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蚓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蚯蚓床上只比外界高5℃。
牛粪养殖蚯蚓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可以引种太平三号蚯蚓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目前最高产的蚯蚓良种。它能耐-10℃的低温,大平三号蚯蚓体长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体内无泥,尾部黄色,雌雄同体,条条都能产蛋,生性温顺,不跳跑。
太平三号蚯蚓适合商密度养殖,在26-30℃气温中每条蚯蚓年累计可繁殖14000-40000条左右,每立方米饲料投种10000条,通过2个月饲养后,月可产鲜蚯蚓60公斤。牛粪养殖蚯蚓技术使用竹架塑料棚,投资少、效果好,平均每天增温10℃,按低温期150天算,累计增温1500℃,等于平均气温20℃的75天积温,换句话说,这等于比一般养殖多2个月生长期,使蚯蚓生长快,产卵早,为全年高产打好基础。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塑料棚的东西北三面要挂草帘,并必须在蚓床中间放草笼以利透气,然后覆盖一层薄膜。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气温低的地区,可盖两层薄膜,薄膜间夹一层草帘,用完的牛粪可以作肥料直接在地里施用,经蚯蚓处理后,牛粪的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都有所上升。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加速了牛粪中养分的分解和转化,提高了牛粪作为一种有机肥料的肥力。牛粪能改善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土壤吸水量、持水量,减少径流及士壤流失。
养殖
幼蚯蚓刚从蚓茧孵出,一般呈丝线状,身体弱小,幼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极快,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在投喂饲料时应注意选择疏松、细软、营养丰富的饲料。为使幼蚯蚓生活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可以用薄层饲料来投喂饲养,在加水时,不宜泼洒,可用喷雾器喷洒,使水呈雾状,每天可喷洒2-3次,但不能有任何积水。温度应控制在20-35℃之间。在养殖时还应特别注意蚯蚓的天敌,如蚂蚁、蜘蛛、老鼠等。
越冬是开展蚯蚓养殖不可忽视的环节。农田、园林、野外养殖蚯蚓,可在冬季将蚯蚓移入棚内养殖,保持蚯蚓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蚯蚓可以在冬季照常生长发育和产茧繁殖。
疾病防治
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为蚯蚓,这些寄生虫为完成其生活史必须从蚯蚓体内度过,吸取蚯蚓体内营养,会对蚯蚓造成损害。还有一些原腔动物,如线虫,常寄生于蚯蚓的食道、体腔、血管。不过能引起蚯蚓发病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很少。
采收
根据蚯蚓惧光怕热的习性,来分离蚯蚓。将蚯蚓放在筛网内,利用日光或强灯光照射,蚯蚓就朝下方自动移动爬出。还可以根据蚯蚓怕水淹的特性来分离,将大量水灌入养殖池内,蚯蚓会主动爬出地面。
蚯蚓怎么养殖,蚯蚓养殖方法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利用EM原液对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方法如下:
一、架堆
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厘米厚),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原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10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如果用100%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二、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12天)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EM稀释液。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三、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蚯蚓大面积养殖技术
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一、选种
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1.1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
二、饲料准备
1、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EM”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三、蚓床准备
蚓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露天,一种是室内。每条蚓条最短3m,最长7m,宽度0.5m~1.0m。露天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稻草盖蚓床,二是在蚓床上方架设遮阳网。室内方式有两种,一是各种房屋内,二是盖石棉瓦的简易棚。
四、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五、日常管理
蚯蚓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长发育和产卵状况的重要生态因子。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六、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七、采收与加工
1.蚯蚓的采收
(1)向下翻动驱赶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待蚯蚓往下钻后,用刮取表面的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采用此法收取,效果很好,这种方法简便,一人一天可捕集蚯蚓150千克。
(2)手抓(可戴塑料手套)或用定制铁质扁刺小钉耙。将多数蚯蚓已性成熟的蚓床表层铲出放在薄膜上,堆高50多厘米后,用耙多翻动几次,蚯蚓受到刺激就一直向下部移动直至薄膜,将表层蚓粪及饲料(有卵茧)逐渐取出搬回撒布在蚓床上,最后将采集到的大部分大蚯蚓过秤暂养。
在采收过程中从每一条蚓床上留出少量体壮、色艳的作为种蚓,经混合后分床养殖,每床养3—5斤。
养殖蚯蚓技术大全视频大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希望您能够从我们的资源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在您的 {输入关键词务中获得成功。如果您需要更多的{输入关键词帮助或支持,或者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 {输入关键词资源和支持。祝您在{输入关键词事业上取得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