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农园 - 聚农业知识,为三农服务

养殖青蛙技术视频的简单介绍

时间:2023-04-25 10:33:00编辑:聚农园来源:养殖知识当前位置:首页>>家禽养殖

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养殖青蛙技术视频资源网站,致力于为{输入关键词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您是一位有经验的养殖青蛙技术视频专业人士,还是一位新手,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网站内容包括动物的饲养、营养管理、疾病控制、养殖青蛙技术视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输入关键词业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商业成功。

养殖青蛙技术视频的简单介绍

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的养殖技术及方法:蛙池的建设、种蛙的护理、种蛙管理、种蛙繁殖蝌蚪、产卵、孵化、蝌蚪的饲养和管理、分级饲养,强化驯养、饵料来源、诱饵驯食、成蛙的饲养管理。

1、蛙池的建设:蛙池大小可结合实际情况灵便把握。蛙池四周运用墙体护栏,墙高在1.5米左右,以避免小青蛙逃走或者被蛇种进到觅食小青蛙。最好能够在住所周边建蛙池,以便于管理。蛙池两边可分别设进水管和出水口,并且用铁枝和密眼涤纶网密封防跑。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植物和小灌木,以便于成蛙栖居。 小青蛙养殖鱼池分成产卵池,蝌蚪池合成蛙池。一般宜挑选既湿冷又温暖避阳的区域,以长条形养殖池或土池最合适。

2、种蛙的护理:于每年寒冷冬季来临之前,应将水面放干,但是常常维持潮湿情况,为种蛙钻进泥洞里冬眠期造就资源优势。 小青蛙的饲养技术性关键在于人工繁育,由于天然的田蛙经常出现一种两槽蚴的裂头蚴生存在蛙的肌肉组织中,选用人工生卵防护成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病。按每3平米约1组种蛙相对密度开展投种(在5月份之前资金投入不错)。种蛙规定个人肥厚,开产1~2年亲蛙为宜。雌和雄混和散养比例是3:1,放养密度相比较肉蛙少。由幼蛙到发情大概需时三年。

3、种蛙管理:提升蛋白质饲料的喂养,以泥鳅为主导,诱蛾虫辅助。维持水面的稳定平衡值,规定肥而活着。当水的温度保持在22℃以内时即做好生卵孵化的准备工作( 这时雄蛙叫叫不断)。50克以上雌蛙一次可生卵许多。一般雌和雄抱针对水草植物上生卵。蛙卵呈淡黄色,环形,一片附在胶原纤维卵膜浮于水草植物上,非常容易鉴别。

4、种蛙繁殖蝌蚪:每一年春季惊蛰节令之后,宜放适当净水进到蛙池,让母蛙繁育蝌蚪。繁育出蝌蚪后该把种蛙防护,避免吞噬蝌蚪。

5、产卵:人工合成产卵场必须净水区,一般采用笼式生卵法,将要蛙强制性在竹筐或笼里生卵。雌和雄蛙以1∶1比例,20平方米生卵也可放置5个生卵筐或笼,水面深层要保持在10~15cm,水的温度要保持在10℃~11℃,为了能让孵化率提升,可将卵片要围栏网护下去,以防亲蛙影响后下移。

6、孵化:蛙精卵结合在孵化期内温度要保持在20℃~28℃,通常是当然孵化;也可以采用塑料膜遮盖孵化法及没有水孵化法。一般通过3~5天就可以所有孵化蝌蚪。新生蝌蚪取决于卵膜才安全性存活,千万不要搅拌水面,待全部小青蛙生卵后,将要小青蛙揪出池,以防影响孵化及蝌蚪生存条件。卵孵化5天后能提供精料,如豆桨、鸡蛋黄、水蚤及水里浮游动物,每日来养2次,但投饵总数不适合过多,以防水体恶变,造成蝌蚪身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就可以移进饲养池饲养。

7、蝌蚪的饲养和管理:小青蛙人工饲养需要从人工采卵后抚养孵化,出膜后蝌蚪在原有孵化池或网笼中培养,每平米河面散养600~800尾。蝌蚪孵化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须经一周饲养后移进饲养池。大概20~30天之后逐渐以红线虫、水蚤、蝇蛆为主导食,还可以豆桨、豆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导食,加喂一定的饲料可促使其生长发育。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洒喂1~2次。第5天之后,改成豆桨、麸皮、豆腐渣白带浓缩饲料或谷糠及饲料等精饲料,每日资金投入1~2次,精饲料推广在饵料台子上,粉状饵料先自来水调为粘稠状再泼喂。 如果发现水面含有汽泡或水体有恶臭味时应马上换自来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持续持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蝌蚪超级变态期管理方法:蛙卵孵化后70多天变为为幼蛙。蝌蚪从发生前腿到变态发育的这一阶段阶段主要依靠消化吸收尾端提供,靠肺呼吸气体,并开始跃出登录栖居,若有90%之上蝌蚪变成幼蛙时,就可以移进幼蛙池饲养。

8、分级饲养,强化驯养:因为小青蛙性格凶狠,大蛙吃小蛙等适者生存状况十分普遍,为避免这种行为,应等级分类饲养,把一样大小的小小青蛙圈在一起饲养,更应当举手投足饵料,让它都可以吃饱,不会相互之间残食。

挑选等级分类与分养:幼蛙饲养20~30天和,宜放干水面,并把大型号的幼蛙按每平米60~80只相对密度转到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型号幼蛙仍留原池饲养。选用饲饵、房间内立体式、双层笼圈聚集饲养,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的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子和木箱包装中,开展小型养殖生产量非常高,每平米可饲养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仅需5个月的时间。 加强饲养:用密度高的集中化饲养可按照每平米100~150只的相对密度,饲养在内腔光洁,相对高度1 米以上养殖池中,池水位20公分左右,在水面摆放饵料台,池中不设置陆上,驱使幼蛙登台集中化吃料和栖居。

9、饵料来源:小青蛙肉食性太杂,泥鳅、虫类、鱼儿、小虾米、小蟹、小螺、小蚌等等都是他们的美味佳肴。为了确保饵料的源头能与周边城区市场运营水槽鸡、鸭的商人联络,适度给他一点订金,要他们把每日弃废出的鸡、鸭嗉囔和结肠肺等保存起来给予为自己,随后剁碎当饵料。也可以煮一些茶麸水灌引入蕉根、树杆或垃圾池周边等富饶的土里,没多久,便会陆续钻出来许多泥鳅任由捕获当饵料。

10、诱饵驯食:因为小青蛙喜爱在水里觅食,不太喜欢在路上觅食,因此应将饵料资金投入水面表面,便捷小青蛙觅食。首先用新鲜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鱼饵中加入20%的人工精饲料,之后逐日增加占比,10天之后增至80%“活饵”料,主要包括泥鳅、蝇蛆、小鱼小虾、虫类、蝎牛和泥鳅鱼等;“死饵”就是指蚕蛹干、动物肝脏及浓缩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性,最终过多到彻底进食人工饵料。并要求加料按时、定量分析、精准定位。加料时长,春、秋天在中午饭前后左右,夏天在晚上或早晨,每日加料1~2次,每一次加料需在1多小时幼蛙吃了。重量50克以内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6~8%;重量100克以上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8~10%。饵料规定新鲜的、整洁和具有营养成分。

11、成蛙的饲养管理:幼蛙转到成蛙池后,小青蛙摄食量大,生长发育加速,是产生产品生产量关键阶段,除供货充沛的饵料,蝌蚪超级变态成蛙时即需提升动物性饲料的喂养,通常是人工培育的蝇蛆、泥鳅、红线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食物、高繁殖力的活饵。

在活饵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搭配混合饲料,比如用菜子饼(粉末状)60%、谷糠(或麸皮)30%、大豆蛋白粉5%、饲料5% 相互配合匀称效果比较好。蝌蚪活跃性在水里,5天以后可提供精料,为豆桨、鸡蛋黄、水蚤、芥蓝菜、番茄及水里浮游动物。除此之外,在土丘上养蚯蚓,只需每日黄昏分块在土丘上滴上一些浓度值为3~5%的石灰浆,泥鳅便可倾巢出动,当做蛙饵。还需要适当喂些浓缩饲料,并一定要分养,调节饲养相对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之后,蛙体净重达100克时,饲养相对密度每平米30只,2个月之后改成每平米10~15只。再经过短期内饲养,就可以变成产品蛙发售。

如何养殖青蛙?

1、孵化池的建设: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养殖池大小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3、青蛙常规养殖方法下产量约为每亩4000-7000斤左右,产量主要取决于青蛙品种、当地气候环境、养殖密度、养殖技术掌握程度及养殖经验等。

扩展资料:

养殖青蛙注意事项:

1、青蛙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分池饲养,并且要经常对青蛙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根据青蛙的生长情况,科学的进行密度调整。

2、青蛙养殖的密度不宜过大,否会很容易出现争食或打斗的现象,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对养殖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每平方米最好是饲养二十到五十只左右。其次就是青蛙在分群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强弱进行,这样方便后期的催肥。

3、青蛙对水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对水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如果采用的的露天池塘死水养殖的话,需要经常的进行换水,如果是活水养殖或流水养殖,则需要适当的增加水流的速度,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蛙

室内怎样养青蛙?

室内养殖青蛙

首先需要建个水池,在池的一侧或中央或池四周建筑一个高20~30厘米左右,青蛙养殖视频占整个池面积一半的平台(陆地),供蛙栖息,台上栽种花草,四季蔬菜等。台坡平缓,并注意池底和墙面光滑,避免擦伤蛙的表皮。池上搭盖荫棚,防暑降温。室内建池室内蛙池以3~5平方米为宜,水深10~20厘米,池墙可用永久性的砖、水泥修筑而成,青蛙养殖视频也可临时性用砖堆砌成一个池框(高约20厘米),池框铺垫农用薄膜,注水10~20厘米深,即成一个养殖池。

而防逃则用雨布或聚乙烯网布围拦即可。青蛙养殖视频如室内为土面,也可挖筑一个池塘框形(10~15厘米深),铺垫薄膜和四周围栏即可。由于光合作用不强,室内也不宜建造蝌蚪培育池。放养刚脱尾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养300只;个体重10~2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养100~200只;以后逐步分池、稀养,青蛙养殖视频成蛙养殖时每平方米放养50只。水源水源一般采用井水和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氯,但对养蛙影响甚微,可直接引用。

【饲养】水、光和遮蔽,是最基本的饲养环境条件。养在水族箱要加盖,不然青蛙会跳出去。足够的光照会使骨骼较强壮。可以放石块构成峭壁,用潜水马达抽水制造瀑布效果,这种水族环境适合水栖性蛙类。至于陆栖性蛙类,可以在水族箱铺层泥土并放置观叶植物以提供遮蔽,放置水盆让青蛙随时可以泡水,要经常换水保持清洁。

【食物】 它们只吃活的动物,可以买小虫喂它们,把虫放在食盆内喂食,尽量放置在固定地方,让青蛙习惯。不需每天喂食,3-4天喂食一次即可,喂食面包虫只数依青蛙体型大小调整。如果青蛙一直不吃,可以用镊子夹小虫在青蛙眼前晃动以刺激食欲;如果刺激无效,必要时打开青蛙的嘴强迫灌食,但最好不要这样。

如何养殖青蛙

1、种蛙的选择

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经过选择后的种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待产,一般2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1400-2000只。产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种水莲花,其数量约占水面的三分之一。池上须种丝瓜或葡萄之类搭架遮荫。池的周围尽量避免强烈的声音和其它噪音。若在稻田的中央建立产卵池,产卵池内设产卵筐,产卵筐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70厘米,高40厘米。每个产卵筐放20-30组的种蛙。经常观察,如发现有卵块就捞出放到孵化池里,然后放走已产卵的雌蛙,使雄蛙继续抱对。

2、青蛙的交配交卵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C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C是最适的产卵温度。在产卵季节将到时雄蛙不断地鸣叫吸引着雌蛙。雄蛙一般提早一星期左右发情。雌蛙未发情时拒绝抱对,已发情则常徘徊于浅水中或岸上依恋在雄蛙的周围,肚皮比平时膨胀,性冲动,食量忽减。青蛙没有交尾器,不能进行体内受精,而是通过雄性拥抱着雌蛙完成受精过程的,雄蛙的第一指内侧有膨大的肉垫,称婚垫。婚垫上富有腺体和角质刺,其分泌物和角质刺将加固拥抱的作用。当雌蛙成熟发情时,雄蛙即跳上雌蛙背上,将前肢搂抱在雌蛙下面,用小腿挤压雌蛙腹部,同时摆动两后足,磨擦雌蛙的泄殖孔,雌蛙将卵排出体外,雄蛙即射精于卵上。产卵后,雄蛙自行离去。雌蛙处于半休克状态,1-2分钟后,才慢慢地离开,到阴凉的地方安卧休息。青蛙抱对产卵的时间一般1-2天,有时也长达3天。产卵一般在夜进行,黎明前为最高峰,一只50克以上的雌蛙,每次产卵在一万粒左右。

青蛙产卵时要求安静的环境,轻微的振动可使产卵暂时停止,强烈的振动或长时间的干扰,会使它迁移产卵地点。产卵的进行取决于雄蛙的腿与足的活动,雄蛙腿足停止活动,雌蛙即停止产卵。如遇强烈的冷风侵袭,水温突然下降到15°C以下,产卵也就停止。此时可设法增温,使它正常产卵。在产卵期间,如果池内的雄蛙多于雌蛙,有同性相抱或两只雄蛙抱一只雌蛙的现象,第三者将一雄一雌同抱住,或反方向抱于雌蛙的胯部,使雌蛙不能正常产卵甚至死亡。所以产卵池的种蛙必须按一雄二雌(或三雌)的比例放养。

3、人工催产技术

性成熟的种蛙并非每只都能产卵。如环境不适合,发育不良,体质较差,气候恶劣等影响其产卵。为了使青蛙产卵及孵化整齐一致,必须进行人工催产。通常用脑下垂体注射法:将一只青蛙的头上顶壳打开,将大脑除去,在在脑之下有约半个粒粒大小的白色物体,即是脑下垂体。将脑下垂体放入沉淀管中,用玻棒加以研磨,加入生理盐水溶解后,用经过消毒的注射筒,给雌蛙进行腿部肌肉注射,注射两次即可使雌蛙产卵。

4、人工采卵及孵化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C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C以上或水温低于4°C,高于28°C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青蛙怎么养殖方法

一、稻田改造

选择地域宽阔,通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四周用1.8米高的密网把稻田围起,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青蛙外逃。加固加高田埂。将稻田分割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界处筑一条高、宽各O.3m的小田埂。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m、面宽0.3--0.5m。为了防止青蛙逃走,还得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栏,高0.8-1m,埋入土中10cm。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二、蝌蚪放养

蝌蚪放养前应做好蝌蚪池的消毒和蝌蚪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培育工作。(1)蝌料池的消毒水泥池应在放养前3 ~5天,用清水洗刷干净,并暴晒1~2天,或每亩用含氯量30%的漂白粉5 ~ 10kg,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消毒。土池应在蝌蚪放养前710天,干池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 ~50kg或漂白粉5 ~ 10kg;带水消毒,水深lm时,每亩用生石灰100 ~ 150kg 或漂白粉 10 ~20kg。在放养蝌蚪前,可用盆取水少许,放人蝌蚪试养,检验池水药物毒性是否消失,若1天后蝌蚪活动正常,表明水中药物毒性已经消失,可按计划放养蝌蚪。(2)浮游生物的培养自然条件下,蝌蚪主要吃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如甲藻、硅藻、轮虫等。在蝌蚪池消毒后注人新水的同时,可施放发酵的有机肥(如牛粪、猪粪等),每平方米用量0.51. 0kg。施肥3 ~5天后,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繁殖顺序和蝌料的食性转变规律基本相同。5天后蝌蚪入塘。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越冬蝌蚪,经消毒,每亩稻田放养5000尾。

三、蝌蚪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肥爽。池塘在保持微流水的同时,保证水质不恶化。

2、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勤于巡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证水质肥爽,饵料合理配制,蛙体大小均匀。病因也要因情况也定。

气泡病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常游于水面,精神不振,胃内充满气体。防治的方法是将病蝌蚪移于清水中,暂时不投食,l一2天后再恢复授喂,但数量不要太多,而且要煮熟。

关于养殖青蛙技术视频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贡献,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不拥有图片、文字所有权,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若发现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邮件至3132238508#qq.com(#改为@)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转载本文注明出处:http://www.junongyuan.com/jiaqin/10867.html

上一篇:獭兔养殖企业(獭兔养殖企业排名)

下一篇:养猪干湿料槽(育肥猪干湿料槽)

家禽养殖本月排行

家禽养殖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