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专业的蛇的饲养及利用资源网站,致力于为{输入关键词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您是一位有经验的蛇的饲养及利用专业人士,还是一位新手,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网站内容包括动物的饲养、营养管理、疾病控制、蛇的饲养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输入关键词业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商业成功。
蛇怎么养殖蛇的养殖方法
蛇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那蛇要如何正确养殖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蛇的饲养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蛇的养殖方法
养蛇房
养蛇房可以利用一般住房,也可另外专门建造。
蛇房内的墙壁要光滑无缝,房内墙角做成弧形,使蛇不能沿墙角上爬。养蛇房应该是夏季通风凉爽,冬季保温的地方。至于窗户可开也可不开,如开窗的话,应安装双层玻璃和铁丝网。
房内可设一定量的蛇窝,同时在房内设水池、水沟,或放置水盆。在空地上放些石块,放些花草就更好了。为了便于观察,可在门上开视孔,装上玻璃和铁丝网;也可在房子里面用细目铁丝网隔成走廊,人就可以随便进出蛇房了。
蛇病诊断
蛇病的诊断方法是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对蛇病发生、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蛇病的诊断方法是健康的蛇活动敏捷,花纹正常,色泽鲜艳,食欲良好。幼蛇生长迅速,无体外损伤及伤残,无霉斑,气候适宜时外出活动,不适宜时返回窝内休息健康有毒蛇遇到刺激如触动,则迅速调转头部,竖起身体前部,呈攻击状。健康无毒蛇遇到敌害时则迅速逃离。蛇的粪便多是稀的,其边沿均为白色或乳黄色中央常为淡黄色或棕黑色,并混有鸟羽或鼠毛等。新鲜的蛇粪有特殊腥臭气味。不同的蛇粪亦有差别,银环蛇粪便呈白色;眼镜蛇粪便呈淡黄色;五步蛇粪便呈暗灰色;乌梢蛇和灰鼠蛇粪便呈棕黑色。而病蛇与健康蛇相比,反应迟钝,外表色泽暗淡,精神呆滞,口半张或闭气,不吐舌或很少吐舌,食欲差,进食少或食后吐出,遇不良气候时在外盘游,不思归洞,爬行时行迹曲折而迟缓,有时体表有霉斑或损伤。对于病蛇可依据上述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如发病季节、食物品质、饲养环境等进行分析,作出蛇病的诊断。
寄生虫病防治
蛇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寄生虫病轻的会削弱体质,引起其它疾病,严重的常直接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①裂头蚴是绦虫的幼虫,蛇类是孟氏裂头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裂头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对蛇类危害不大。
若裂头蚴寄生在蛇体表皮下,可用利刀剖开皮肤取出,然后在伤口涂1%~2%碘酊。裂头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专门治疗,可在治其它寄生虫时附带治疗。
②鞭节舌虫寄生于蛇的肺部和气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
对此种寄生虫可用兽用敌百虫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体重0.01克给药,连续灌胃3天。
③棒线虫寄生于肺泡腔内,多时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烂而死。
治疗用四咪唑,每千克体重0.1~0.2毫克灌服。
④异双盘吸虫寄生于蛇的胆囊中。
蛇的种类
今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50多种。中国蛇类216种,毒蛇65种。
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不过11.94厘米。最大的毒蛇是眼镜王蛇,最长达5米多。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蟒蛇,一般都超过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则更大,体重200公斤左右。有记录最大的蟒蛇是印度尼西亚捕获的网纹蟒,长14.85米,重447公斤,取名为“桂花”。世界上最毒的蛇为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毒液毒性位居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王。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名叫海岸太攀蛇的蛇,很多人误以为海岸太攀蛇更厉害,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海岸太攀蛇在的毒性稍微较细鳞太攀蛇弱。
1989年9月上旬,中国湖南宜章莽山地区发现“青龙”属蝮亚科烙铁头属,并将其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现已更名莽山原矛头蝮,仅存几百条,堪称一代“国宝”。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比莽山烙铁头还珍稀的蛇。不过现在价值并没有新闻那么夸张,野生的一万都可以买几条了,但价值和稀有不挂钩。
区别有毒和无毒蛇的方法
1、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蛇的饲养方式有哪些?
蛇类的饲养方式主要有散养、半散养、暂养、小规模精养和正在逐步形成的集约化养殖。
1.散养。散养是指在蛇场内投入一定量的种蛇、或利用蛇场内天然存在的野生蛇类作为种蛇,一般不投饵、或投以少量的补充饵料,使蛇类在蛇场内自然生长繁衍,不管理或少量的人工管理的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
2.半散养半散养是指在蛇场内根据需要建造部分蛇房、饲料房、蛇运动场等,利用蛇房内的蛇窝为蛇类提供集中的栖息场所、利用种蛇房提供所需求的蛇种来源、利用饲料房为蛇类提供饵料、利用蛇运动场等为蛇类提供活动与捕食场所等等。
3.暂养。暂养是指以蛇池、蛇箱或蛇房等小型饲养设施与设备进行短期养殖的方式。暂养一般只用于成蛇的饲养。这种饲养方式往往是用于科学研究、成蛇存放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短期养殖行为。
4.小规模精养。小规模精养是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养蛇方式。小规模饲养,是指年产成品幼蛇5000条以下,或年产成品成蛇1000条以下的蛇类产品规模而言。精养,是指人工控制喂养环节占60%以上。
5.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是指蛇的喂养全部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一种高密度养殖方式。
蛇的饲养方法是什么
蛇类产品在国内外一直畅销,因而大力发展养蛇,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蛇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蛇的饲养方法
1.蛇场的建造
选蛇场应在山岭或村寨的南面向阳处,远离人畜处。蛇场的大小视饲养多少而定,一般100平方米可放养100千克左右,各种毒蛇要分开间隔,不能混养,以免斗打伤亡。内围墙一般高2米以上,外围墙2.5米以上,墙脚深入地下0.5米以上,墙心要放满泥浆,墙内用石灰或泥沙浆抹光滑,墙角抹成弧形,以防蛇外逃,围墙设有门,人出入随时关好,或在墙内外设临时木梯。场内不能打地板,以利地湿地温的传导和调节。场内似野外环境。场中挖二个小水池,池深0.33米,不要过大过深,备好进出水口,种上水草,以利调温和净化水质,供蛇饮用及洗身。场内一侧用砖砌起4寸高的小屋,以便蛇白天活动休息产卵。冬天来临还要在场内深挖0.8~1米的小蛇窝,供蛇越冬住宿。蛇场地面还要堆些乱石,种些草木,使蛇窜通,有利消化和脱皮。
2.蛇的繁殖
蛇2~3年龄性成熟,发情季节在每年春天。蛇的性别可以看有无生殖器。方法:捉住蛇用拇指从泄殖肛乳后3厘米处自后向前挤压,如果有一对带肉质刺的东西从生殖器翻出则是雄蛇,否则是雌蛇。
种蛇的比例:雌蛇90%,雄蛇10%。蛇的产卵一般在每年6~9月之间,不同蛇种,略有前后,产卵数量也不同,一般在4~19枚左右,卵产出后能自然孵化。
3.蛇的饲养
蛇食性广泛,食物以鱼、蛙、蜥蜴、蛇、鸟、鸟蛋、老鼠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仔细孵化出来。用葡萄糖粉加鸡蛋拌匀,用胶头吸管喂进蛇口,每5天1次,连喂10次。以后可用小泥鳅、小黄鳝、小水蛇、小青蛙、乳鼠和昆虫等喂养,保持水的供应。
根据不同蛇种,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食物,每周投食2次。食料丰富是养蛇的关键,对某些捕食能力差的或不肯捕食的蛇,必要时可以人工喂。蛇有大吃小的现象,因此,同类的蛇应分开大小蛇房。
(1)食物与食饵
蛇类是肉食性动物,饲料种类广泛。但不同蛇种对饲料的需要不完全相同。银环蛇爱吃黄鳝和泥鳅;眼镜蛇爱吃青蛙和其他小蛇;尖吻蝮爱吃青蛙、蟾蜍、蜥蜴、鸟类和鼠类。应根据不同蛇种,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条件选择食物,可以通过捕、养蛙类、鼠类、鱼类,来丰富食物来源。据国外的经验,把粗蛋白、粗纤维以及磷、钙等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2调以适量水灌入肠衣,制成香肠,诱导蛇进食,为开发蛇类食物提供了线索。
蛇的食量究竟多大,还未有准确的饲养标准。一般认为在活动期间,每月的食量接近自身的体重。虽然蛇类有很强的耐饥能力,但饲料的丰富和多样化是养好蛇的关键。
蛇在5~11月的活动期内,一般每半月投喂1次。但5月、7月和10月,蛇类对食物的需求量最大。5月份是怀卵期,对营养要求高,7月份是产卵期,产完卵身虚弱,故而大量进食。10月份是冬眠前夕,需积累养料,准备越冬。满足这三个阶段的饲料对养好蛇关系极大。
由于蛇类在食物缺乏时会产生大吃小的现象,故饲养时一般将大蛇、小蛇分开饲养。
投喂时间因蛇种的习性而定,投喂地点一般离蛇窝较近,以便于蛇类找到。对于腐坏的残饵,应及时清除。
(2)越冬期的管理
蛇为变温动物,在温度低于13℃以下即进入休眠状态。野生蛇类越冬1次,死亡率竟达1/3~2/3,所以越冬期的管理,是关系到养蛇成败的重要因素。安全越冬的措施有:
①入冬前少取或不取蛇毒,让蛇吃足吃饱。
②给蛇窝,蛇房加土加草,封闭窝房门洞。
③群居过冬。把同种蛇十几条、几十条集中一窝,盖上较厚的土层和稻草,平时不去翻动,使其静伏。
④窝房内放一盆清水,使蛇苏醒时饮用,又可调节湿度。越冬环境的湿度以50%为宜。
通过上述措施,外界气温在-5℃以上时,蛇类均可安全越冬,但如果气温低于-5℃时,可采取在通道上安放增温措施,如火炉、电炉等,但人工防寒增温不应使蛇窝内的温度高于8℃,更不宜使蛇窝内的温度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否则会使整个蛇窝中的蛇时而出蜇时而入蜇而产生大量死亡。也可不采用增温设施,而是将整个蛇窝的顶部和四周均盖1~5米厚的泥土,蛇便能安然无恙地越冬。
4.温度与湿度
蛇是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温度过度高或过度低,均不利于生长,一般气温13~30℃适合蛇类活动,夏季应在场内设遮荫物(本蛇场设葡萄架遮荫),场内温度要保持在15~30℃,湿度50%左右。夏天秋天为降温增湿,可在中午太阳猛烈时喷水降温。
蛇类10月初逐渐冬眠,冬眠时间为150~160天,为了不至于冻僵,可在蛇洞顶上加盖干稻草或尼龙薄膜,或加挂一只25瓦蓝色灯泡,把蛇窝温度控制在7~14℃之间,但要放置水体调节温度,使蛇能安全过冬。
5.蛇病的治疗
霉斑病:一经发现可用碘酒涂擦治疗,每天2次,5天即愈。
口腔炎:一经发现可用蕾佛奴尔溶液冲洗干净,然后涂上龙胆紫或锡类散,每天1~2次,直至治愈,必要时灌注服维生素A和B。
急性肺炎:症状:呼吸困难、盘游不安,大多逗留在洞外不思归。
治疗方法:灌服链霉素片10万单位,每日3次,3~4天可痊愈。
消化不良:症状:蛇体消瘦,尾部明显皱瘪,神色呆滞,不活动。
治疗方法:要灌服生鸡蛋或新鲜食物,然后将病蛇进行药浴,用四环素、链霉素各5片研碎,用温开水1.5斤溶解,将蛇浸泡半小时。
三、人工孵化蛇卵
人工孵化蛇卵,要有选择地进行孵化,正常的蛇卵,外形较为端正,色泽也较为一致。也有少数畸形卵,因卵壳过硬,不对称、色泽异常等,大多数难以孵出幼蛇,应当拣出。
蛇卵的人工孵化,关键在于掌握好温度、湿度,不要让温、湿度变化太大。下面介绍一下较常用的陶缸孵卵法,简称缸孵法。
用来孵化蛇卵的缸,面积大小无严格的规定,应由卵的多少而决定。缸底需铺土25~30厘米,并逐层压实。铺的泥土以洁净的新土、不能太干或太湿,以能握之成团,撒之则散为宜,土离缸口30~40厘米。然后,在土面上横排蛇卵,切忌竖直排放。蛇卵上可铺盖新鲜洁净的青草或苔藓。为了保证蛇卵四周受到均匀温、湿度,以及验卵的需要,一般要1周左右翻1次卵。翻卵时要轻拿轻放,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对策,应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盛蛇卵的缸应放置室内,缸盖不要盖的太紧,做到既透气又能防止鼠害和蚊、蝇叮咬。蚂蚁、蝎子也会危害蛇卵,可在缸脚置水,隔断它们的进路。
2.温度的掌握
一般蛇卵的孵化温度以20~30℃较为适宜。若温度过高,可打开盖子散热,若温度过低,可悬挂热水袋补救,但不能触到蛇卵。
3.湿度的掌握
湿度万一掌握不好,会影响孵化率,应控制在50%~70%之间。湿度偏高,容易引起蛇卵发霉。可开盖驱散潮气,并把霉斑擦干净。
4.蛇卵防霉
若发现蛇卵表面有霉斑,或有些脏污,可用细布轻轻擦去,并在长霉处用毛笔涂点灰黄霉素,晾干放回缸内。忌用抗菌素软膏涂抹,会堵塞卵壳上的气孔,导致胚胞窒息,孵卵前功尽弃。
5.覆盖卵物的选择
为保持蛇卵的相对湿度,可选用清洁、新鲜的青草或苔藓。不要用湿稻草,因为湿稻草容易发霉。
6.验卵及坏卵的挑除
验卵可借灯光通过小于蛇卵的小孔,形成一束集中的光线。还可在板上开一小孔,对着阳光观看。若发现未受精卵或死胎,要及时挑出,以免污染其他蛇卵。对一时判断不明的蛇卵,应另放一边,继续观察。
四、毒蛇人工填喂育肥
1.饲料配方(1000克)
禽畜(或当天用鼠夹夹死的老鼠)肉带骨头300克,生鸡蛋300克,大豆粉300克,土霉素片10片研粉,凉开水100克。
2.配制方法
将禽畜肉用饺肉机加工成肉泥,加入生鸡蛋、大豆粉、土霉素粉拌匀。再加入凉开水,使配合饲料呈稠糊状即成。
3.饲喂方法
将蛇提起,左手从两侧持蛇颈部,用力以既能控制蛇体便于操作,又不捏伤蛇体为度,将一大号注射器用开水烫10分钟后,右手持注射器(不用针头)抽进糊状饲料,伸入蛇口将合成饲料徐徐注入蛇口,待蛇吞下,再注射第2次。操作时,注意既不要碰损毒牙,又不要被毒蛇伤手指。
4.时间和喂量
视蛇大小,每条毒蛇1次饲喂5~10克,每周1次,每月不超过6次。
五、蛇毒的采集和初加工
蛇毒为毒蛇的毒腺分泌物,分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神经毒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关节痛、晚期癌肿痛等均有镇痛作用。血循毒有凝血作用,主治血友病等。
1.采毒时间
一般6~10月为采毒期,7~8月为采毒高峰期。东北地区的采毒期为6~9月。采毒间隔时间为20~30天。
2.采毒方法
常用的是双手挤压咬皿法。有两人参加,用60ml烧杯1只,用胶带固定在工作台的边缘,一人将蛇从笼中取出,另一人用右手轻握蛇颈部,并迫使毒蛇张口,使毒牙位于烧杯内缘,然后让其咬住杯口,同时用左手手指在毒腺部位轻轻挤压,即可采得毒液。放蛇时,先放蛇身,后放蛇头。不同的蛇毒不能混合。
3.影响蛇毒分泌量的因素
影响毒蛇排毒量的因素较多。以蝮蛇为例,排毒量最多的7~8月,最少的是12月和1月。
蛇的排毒量与蛇体本身代谢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个体大小与排毒量呈正相关,个体大的,排毒量也大。如蝮蛇成体体长500毫米以上者,平均每条排毒量31.98毫克;体长400~499毫米者,平均每条排毒17.45毫克;体长300~399毫米者,平均每条仅6.24毫克。
4.蛇毒的干燥和保存
新鲜毒液在常温下极易变质,放置在冰箱内也只能保存半个月左右,因此必须进行真空干燥。干燥的步骤是:把新鲜蛇毒离心,除去杂质,然后放入冰箱冰冻。冰冻后移入真空干燥器内。干燥器的底层放一些硅胶或氯化钙作为干燥剂,干燥剂上面覆盖几层纱布,纱布上面放置含有蛇毒的玻璃皿,接着用真空泵抽气,抽气过程中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蛇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需暂停片刻在抽,直至基本干燥,再静放24小时,使蛇毒彻底干燥,变成松脆的结晶形小块或大小不等的颗粒,这就是粗制蛇毒。刮下干毒分装在小瓶中,用蜡溶封,外包黑纸,注明蛇种、制备日期,置于冰箱或阴凉处保存。
蛇的人工养殖种类
1.银环蛇
俗称寸白蛇、48节、金钱白花蛇、银包铁等。头部稍椭圆,背鳞通身15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体背具有黑白相间的横纹,黑色横纹较宽,白色横纹较窄,腹部白色,尾较细长,全长1~1.5米。生活于平原、家屋近水旁及丘陵地带多水处。多在夜间活动。卵生。毒性强烈,毒型以神经毒为主,被咬伤以后,伤口处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及轻微麻木感。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金环蛇
俗名铁包金、黄金甲、金脚带是与银环蛇相类似的剧毒蛇,它不同于银环蛇的特征是:体较粗大,通身有黑黄相间的环纹,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宽大的环纹围绕背腹面一周。背脊隆起呈明显的棱脊。尾略呈三棱形,末端扁而圆纯。背鳞通身15行。多栖息于丘陵、山地、水域附近。夜间活动。卵生。毒型以神经毒为主。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等地。
3.眼镜蛇
俗名犁头扑、扁颈蛇、吹风蛇等。体背暗褐色或棕褐色,常有均匀相间的白色细横纹,颈部有一对白色眼睛状环纹,当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膨大,并发出“呼呼”声,有时可喷出毒液。体长1~1.5米,最长可达2米。卵生。毒型为混合毒。常栖息于丘陵、山坡、坟堆、藻木林或山脚水边。常在白天活动。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4.眼镜王蛇
俗名大扁颈蛇、大眼镜蛇、过山风等。与眼镜蛇相似,如颈可膨扁,前半身可竖立等。但有很多区别:眼镜王蛇体躯大,全长2~3米,最长可达6米。颈部无眼镜状斑纹,而有“人”形斑纹,头背颅顶鳞之后多一对大形的枕鳞。由于部分体鳞边缘色黑,使身体形成黑色波纹状横纹,在体后半部尤其明显。卵生。白天活动。混合毒。该蛇数量少,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等地。
5.尖吻蝮
俗称蕲蛇、五步蛇、翅鼻蛇。头部呈明显三角形,吻端尖,向前上方翅起。体躯粗短,尾短而尖,尾尖最后一枚鳞片侧扁尖长,俗称“佛指甲”。背鳞具强棱,背面深棕或棕褐色,体背中央有一行20多个方形大斑。全长1米左右。卵生。毒型为血循毒。白天常盘卷在岩洞中或阴凉的岩石上;喜欢在久睛的雨后活动,傍晚常在水边栖息。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6.腹蛇
俗称草上飞、七寸子、地扁蛇等。头部三角形,头背有一深色"∧"斑纹。体背灰褐至深褐色,有两行深色圆斑,斑纹变异大。尾粗短,全长40~90厘米。卵胎生。毒型为混合毒。蝮蛇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毒蛇,平原、丘陵、低山区均有分布。除青藏高原、广东、广西及云南外均有分布。
关于蛇的饲养及利用和蛇的养殖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