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专业的笼养鸭的养殖技术资源网站,致力于为{输入关键词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您是一位有经验的笼养鸭的养殖技术专业人士,还是一位新手,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网站内容包括动物的饲养、营养管理、疾病控制、笼养鸭的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输入关键词业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商业成功。
饲养小鸭子的方法
小鸭子看似难养,但一旦注意了,那就很好养。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小鸭子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小鸭子的方法
买好小鸭子前,先问好小鸭子的年龄。
选好小鸭子是养活的关键。一定要选眼睛明亮、毛顺、屁股上没有粘屎的小鸭。
布置好小鸭的窝,往纸盒里放布,再垫纸巾。冬天纸盒要盖上(要留洞),夏天就可以打开了。
不要把小鸭的食盆放进纸盒里,不然很容易打洒。
小鸭的食物可以喂小米、米饭或适量的菜。小米可以喂生的,不过要用开水烫,米饭和菜都要熟的。不管喂什么,都要用凉白开泡着喂,就不要给它刻意加水了。不过夏天要加喂一次凉白开。
每天下午四点左右要把小鸭放出来遛遛,活动活动。如果自家有阳台,建议就放阳台遛。如果没有,要到小区里遛的话,就一定要注意猫狗之类的动物了。
在小鸭没过完生命中的前十五天是不能下水的,特别是冬天,一滴水都别让它碰。
鸭子的养殖技术
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2、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3、按时补饲: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4、加强监管,严防鼠害: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侵害鸭的兽类都惧怕网具,因此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更为重要。
5、防疫灭病: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鸭子的食物很广,象现在大的养殖户就是饲料配合新鲜草料,有时也放养到稻田里 ,小时候养过,挖蚯蚓,摘嫩草,剩饭剩菜也能喂,比鸡还好养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只是绿色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推荐饲养吉安红毛鸭和册麻鸭等蛋肉兼用品种。
(一)吉安红毛鸭
吉安红毛鸭体型短圆、颈粗短。公鸭大小适中,紧凑、前胸宽、胸肌发达。母鸭体型桃园、冯凑、眼大突出、明亮、胸肌发达。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耐粗饲,觅食力强,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长与体重增长同步,是加工板鸭优质原料。据农村调查,以放牧为主,饲养80-90天,体重可达1000-1150克,其间补喂稻谷3-4kg,在板鸭厂育肥28天,体重1350-1400克(耗稻谷4kg),达到板鸭加工要求。红毛鸭开产日龄112天,产蛋率达5%日龄为134天,50%为186天,成年母鸭平均体重1450克。该鸭适合我省农村各种方式的饲养。
(二)山麻鸭
山麻鸭原产于福建龙岩地区,是我国优良蛋鸭品种之一。公鸭胸宽背阔,体躯较长。喙黄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鸭身体细长、匀称紧凑、站立和行走时躯干与地面呈450角以上,头较小,喙呈古铜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通体麻褐色。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测定,公母鸭平均初生体重42.78克,4周体重553.10克,90日龄体重1330克,72周龄(504日龄)体重1515克。成年公鸭体重1300克,成年母鸭体重1500克。母鸭开产日龄120日龄左右,500日龄产蛋280-300枚。山麻鸭具有开产早,产蛋高,适应性广,适合农村各种方式养殖。
二、饲养管理
(一)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俗称育雏,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须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等,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
1、雏鸭选择
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秋雏和冬雏不作选择。
①春雏
指3-5月份孵出的雏鸭。春季气候逐渐回暖,阳光充足,对雏鸭生长有利,成活率和强健率高,到中鸭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体质好,生长增重快。稻鸭共栖的鸭苗应选择春雏,育雏结束正好与水稻栽插相衔接。不过春雏须注意做好保温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湿,气候多变,疾病容易入侵,处于炎热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荫等工作,所以管理须仔细认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雏
指6-8月份孵出的雏鸭。此时高温高湿,雏鸭食欲差,生长发育受影响,成禽的生产力较低,且防暑降湿工作量大。不过,夏雏一般不需供热保温,作肉用商品鸭时只要适当做好防暑工作,饲养成本不会很高。
③秋雏、冬雏
秋雏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雏鸭。冬雏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雏鸭。与水稻种植在季节上不相适应。
2、育雏方式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雏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效果较理想,所以比较常用。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投资小。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让雏鸭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Cº;4-6日龄,温度为24-26Cº;7-10日龄,温度为20-23Cº;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º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⑦适时淘汰
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鸭群必须健康。应当适时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
(三)稻田放鸭管理
1、入田时间
稻田养鸭需注意下田时间,雏鸭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水稻抛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鸭应适当推迟2-3天下田。
2、田间饲养设施准备
①每稻田准备优质尼龙网2.5公斤左右,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准备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cm,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鸭一个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鸭舍,舍项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档,但必须通风透气,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舍下挖一个2倍于鸭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间开挖35cm宽、30cm深的丰产沟若干条,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
3、放养密度大鸭为每亩15羽左右,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4、鸭在育雏期间没有放牧的习惯,下田前的应进行采食训练。稻田放鸭,主要采食稻田里的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等食物。先调教采食落地谷子后,将谷子撒入浅水中,让鸭去啄食,多次后形成条件反射,此后放入稻田会主动寻找食物。
5、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注意定时,定点饲喂,就注意视情况增减饲喂量,不可过足或过少。杜绝用发霉、发臭的饲料及发臭、生蛆的动物饲料喂养。
6、合理安排放牧时间。
①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牧时间。稻田放牧,通风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浅,易被晒热,气温超过30Cº时,不宜下田放鸭。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应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凉爽的时候进行。
②适当轮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复放牧,适当休闲几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长期和收获期,最好进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后,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时可集中放牧。
7、稻鸭共栖,放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因此,鸭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础上,保持鸭舍通风,并设置一此遮荫树枝或小凉棚。丰产沟应满水,让鸭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8、结合治虫进行放鸭。先摸清虫情,如虫害较重时,减少补料,让鸭处于半饥饿状态,大量采食害虫,充分发挥防治害虫的目的。
9、水稻喷药前,把鸭子引诱在鸭舍圈住。
10、后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鸭、以防鸭吃稻穗。为方便收鸭,平时喂养时就养成鸭子听到某种声音集拢的习惯。
②收回的鸭子可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
三、常见鸭病预疫
稻田养鸭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子防疫工作。
1、鸭瘟
肉鸭,7日龄,鸡胚亿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鸭病毒性肝炎免疫
雏鸭:1-3日龄,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3、鸭霍乱免疫程序:
鸭霍乱的疫苗我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三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以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ml,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个月全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也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ml,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可能地不使用农药。
2、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
3、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下田放鸭。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子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鸭产品污染。
4、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鸭子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鸭饲养与管理技术
种鸭与产蛋鸭的 饲养 管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养种鸭不仅要获得较高的产蛋量,而且还要保证蛋的质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鸭饲养与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鸭饲养与管理技术
1 种公鸭的饲养管理
种公鸭的质量会对整个鸭群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要注意精准的选留。种公鸭的选留需按种公鸭的标准经过育雏、育成和性成熟初期3个阶段的选择。在育成期公母鸭分群饲养,公鸭以放牧为主,让其多运动,多锻炼。配种前20d放入母鸭群中。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种公鸭应早于母鸭1~2个月饲养,以便在母鸭产蛋前达到性成熟。种鸭交配活动都在水上进行,早晚交配次数最多。
2 公母比例
适当的公母比例是保证鸭蛋正常受精的重要保障。以公鸭数量满足需要即可,过多的种公鸭数量反而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益。我国麻鸭类型的蛋鸭品种,在早春和冬季,公母配偶比例为1:20,夏、秋季公母配偶比例可提高到1:30,这样的公母配偶比例受精率可达90%以上。在配种季节,应观察公鸭配种表现,发现伤残的公鸭要立即淘汰,及时补充新公鸭。
3 加强运动和洗浴
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保证种鸭有着良好的体质,对于种公鸭来说可以增强其精子活力,对于种母鸭来说可以增加蛋重,降低蛋重不均情况的发生几率。种鸭每天饲喂后将其赶下水洗浴,冬春季每天放水1~2次,夏季2~4次,每次放水时间为20~60min,冬短夏长。冬天可在每天10:00、14:00~15:00各放水1次;放鸭前先打开门窗通风,驱赶鸭运动几分钟,同时让舍内外温度平衡一致,此时放鸭可防感冒。洗浴后,冬季让鸭晒太阳、夏季让鸭在阴凉处休息。
4 及时收集种蛋
种蛋温度的变化是影响种蛋质量的重要因素。刚产下时蛋温与体温一致,如不及时拣蛋,将会影响种蛋的质量。另外,蛋产出30min后,细菌可通过气室进入蛋内,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勤拣蛋,做到不使种蛋受潮、暴晒、受粪便、细菌污染。每日早晨及时收集种蛋,尽快进行消毒并存入蛋库。
5 保持环境干燥卫生
种鸭舍应清洁、干燥和安静,冬暖夏凉,通风透气。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防止冷湿和贼风。母鸭大都在3:00~5:00时产蛋,早上放鸭后拣蛋,然后清扫粪便,铺上垫草。料槽、水槽和陆上运动场每天清扫,舍内舍外要经常消毒。
6 人工强制换羽
一般到了秋季,鸭群就会自然换羽。种鸭自然换羽持续时间可长达3~4个月。为了缩短休产时间,生产中常进行人工强制换羽,使种鸭尽快换羽(45~60d),以提高种蛋数量和蛋的品质。
6.1 换羽时间的选择
种鸭经过一个产蛋期后尤其是秋末冬初,种鸭开始缓慢自然换羽。当发现种鸭停产并来回啄羽时,即可对停产鸭进行人工强制换羽,缩短换羽休产期,从而为次年春季孵化提供优质种蛋。
6.2 换羽前的准备
清点欲换羽的种鸭数量,将体重过大、过小及弱残种鸭挑出,把体重合适且健康的种鸭转移到干净、已消毒的鸭舍。
6.3 强制换羽 方法
6.3.1 给予强烈的应激
种鸭进入新舍后,立即驱赶鸭群在舍内转圈跑动,令其受到惊恐不安的强烈刺激,同时用物品遮挡鸭舍门窗,使其黑暗。
6.3.2 停水、停料
在停止光照的同时,立即给鸭群停水、停料,只喂青料。
6.3.3 拔羽
强制换羽第10天时,可试拔种鸭的主翼羽,若拔时顺利,羽髓干白不带血,说明已到拔羽适当时间。可先拔主翼羽,后拔覆翼羽,最后拔尾羽。
6.4 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拔羽后5d内避免烈日暴晒,保护毛囊组织,以利新羽长出;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促使体力恢复。强制换羽期中,公母鸭分开饲养,同时拔羽。这样可避免未拔羽的公鸭损伤已拔羽的母鸭或拔羽母鸭已恢复产蛋时,公鸭还处于自然换羽期,而不愿与母鸭交配,影响种蛋受精率。
6.5 强制换羽的注意事项
每年的2~8月份是全年孵化的旺季,又是种鸭的产蛋盛期,一般不采取强制换羽,以免影响种蛋的供应。
实行人工强制换羽时,老弱病残者应及时淘汰,以免在应激时死亡。
换羽期要将栏舍彻底打扫干净,以免种鸭因饥饿吞食异物而造成死亡。
在人工拔羽时,天气炎热的季节,胸、腹、背部的羽毛可一并拔去,天气寒冷时可不拔,让其自然脱落换羽,以达到保温防寒的目的。
拔羽后5d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阳光曝晒。
当鸭新长成的主翼羽达1~2cm长时,可逐渐下水洗浴,以增强体质。
恢复喂料时,应安排足够的饲槽并逐渐增加喂料量,以免发生食滞。
种蛋孵化旺季及产蛋盛期,一般不实行强制换羽,以免影响种蛋供应。
后备种鸭不足时,可用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延长种鸭的使用期限。
鸭科学饲养与管理技术
1育雏准备
1.1育雏舍的清洁消毒鸭苗进舍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地面、墙面可用20%生石灰水进行消毒,饮水器、料盘、料槽等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后用消毒药液(如0.3%消毒威)浸泡,洗净后备用,育雏室周边、走道等也应彻底清扫、消毒,以利清除病源。
1.2饲料及常用药品准备备好1周左右的雏鸭饲料及常用药物,如土霉素、多维素及常用消毒药物等。
1.3雏鸭选择雏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鸭的存活率和养鸭的经济效益,选择时一定要选绒毛整洁、毛色正常、大小均匀、眼大有神、行动活泼、脐部愈合良好、体态丰满、尾端不下垂的壮雏。凡腹大、脐部愈合不良、绒毛参差不齐、体躯畸形、精神萎顿、软弱无力的均属弱雏,不宜选养。
2环境调控
2.1温度雏鸭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抗寒防暑能力较差,明显的气候变化很容易引起发病和死亡,提供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鸭存活率的关键。一般情
况下,1~3日龄雏鸭的适宜温度为31~33℃;4~7日龄为29~30℃;8~14日龄为22~25℃;15~21日龄为19—21℃;21日龄后可保持在17℃左右。
一般要求晚上比白天温度高1℃左右。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雏鸭的活动情况,叫声来判断。育雏温度适宜时,雏鸭三五成群,食后静卧而无声;温度偏低时雏鸭打堆,互相挤压,影响采食、饮水,且容易引起伤亡;温度过高,则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烦躁不安,多散布在门窗附近。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雏鸭生长,应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温度过低应当及时加温,一般可用红外线灯等,当温度过高时则应及时通风降温。
2.2湿度湿度对雏鸭生长有很大影响,育雏舍内空气湿度过低,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健康和生长;湿度过高,则可引起霉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雏鸭发病、死亡。育雏期间舍内空气湿度,第1周应保持在60%~70%,以利卵黄吸收;第2周后保持在50%一55%。随着雏鸭的生长,粪尿的增多常可出现湿度过大,饲养管理中应注意饮水管理和做好防潮工作,保持鸭舍清洁、干燥。
2.3密度雏鸭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如绍兴兰亭镇养鸭专业户徐某因追求效益,盲目加大饲养密度,结果造成氨气中毒,雏鸭大批死亡。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一是对鸭舍进行通风,舍内喷洒食醋,以利中和氨气;二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对雏鸭进行分群饲养;三是用1:3000硫酸铜水溶液进行饮水治疗。一般采用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1周龄25~30羽/m2,2周龄15—25羽/m2,3周龄10~15羽/m2,4周龄8~10羽/m2。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宜小些。
2.4光照适宜的光照有利雏鸭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1周龄内雏鸭以每天光照23 h为准,自第2周龄起逐渐降低光照时间和强度,上半年育雏,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晚上除喂料半小时灯光较亮外, 其它 时间应暗光通宵照明;下半年育雏,由于日照时间短,可在傍晚增加光照1—2 h,其余时间则以暗光通宵照明为宜。
3科学饲养
3.1潮水雏鸭在开食前首次下水活动和饮水俗称“潮水”,潮水能促进雏鸭新陈代谢,刺激食欲,提高生活力。一般在雏鸭干毛后开始行走并有啄食行为时(出壳后24~36 h)进行。早春气温较低,可在室内用水盆盛水深1 cm左右,水温控制在20cC左右,水中加入o.02%土霉素,将雏鸭放人盆中嬉水3~5min,让其熟悉水性,饮入土霉素水,以利排泄胎粪,预防胃肠道疾病。天气暖和时,可用鸭篮将雏鸭放入清水塘边,将鸭篮轻轻浸入水面少许,以水淹到鸭脚背为准,勿使腹部绒毛浸湿,任其饮水、排粪、嬉水3~5 min,再提出水面,放在干草上,理干绒毛。天气炎热时,雏鸭数量多,来不及潮水时,可人工将土霉素水喷洒在鸭身上,任其互相吮吸绒毛上的水珠。无论在盆内或塘边潮水,都要避免浸湿绒毛。喷水时,也不要把绒毛喷洒过湿,以呈水珠而不滴为宜,以防感冒,甚至引起死亡。
3.2开食雏鸭第一次喂食称“开食”,一般在潮水2~3 h后雏鸭开始寻找食物时,即可开食。开食饲料大多用蒸煮的大米或碎米,也可用碎玉米、碎大麦、碎小麦等,将其蒸煮后,用清水漂开,要求不生、不硬、不烂、不烫、不粘。开食时,将饲料均匀撒在竹席或塑料布上,随吃随撒,引逗雏鸭找食认食。由于雏鸭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开食时只能喂足六七成饱即可。
3.3开荤俗话说:“鹅要青,鸭要荤”。适时给雏鸭加喂适量动物性饲料,可促其迅速生长。雏鸭从3日龄起,就应补喂蚯蚓、蛆虫、小鱼、小虾、黄鳝、泥鳅、螺蛳、蚌肉等动物性饲料。开荤时,每100羽雏鸭每天可喂荤料150—250 g,分上下午2次喂给。
荤料可剁成肉泥,拌在饭粒或碎米中饲喂,开始时喂量不宜过大,以后随采食量增加而增加。只要雏鸭食欲、饮水、粪便正常,荤料喂得愈多,雏鸭长得愈快。
3.4开青雏鸭3—5日龄时,要开始喂些青饲料。20日龄后,青饲料可占饲料总量的20%左右,青饲料要现采现喂,要求新鲜、品质良好,切碎后拌食或单独喂给。
3.5日粮配合雏鸭生长极快,必须饲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一般雏鸭日粮中谷物占45%~50%,动物性饲料占25%~30%,青饲料占15%~20%,矿物质占3%~5%。绍兴地区养鸭大户的常用配方为:豆饼20%,玉米27%,碎米11%,大麦23%,麦麸8%,蛎粉2.4%,骨粉2.3%,鱼粉7%,食盐0.3%。配方中的鱼粉可用蚯蚓、蛆虫等代替。5日龄后,配方中应加入4%砂粒,以增强肌胃的消化能力。
3.6饲喂方法雏鸭消化机能较弱,前期以熟饲为主。半月后,以精料为主,逐渐增加青饲料,谷物饲料应经浸泡或蒸煮后饲喂。蚯蚓、蛆虫等要漂洗后才能饲喂,每次量不能过多。一般10日龄前每天饲喂6~8次,以后每天5~6次。
3.7放水放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在喂食前后都要放水。15日龄的雏鸭,尾脂腺不发达,羽毛防水性能差,放水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受寒发病。15日龄后,可让其自由嬉水。
3.8放牧7~10日龄后,可开始放牧,以稻田秧苗返青后至水稻抽穗扬花期放牧最好。春季宜在中午暖和时放牧,炎夏季节应选择早晚凉爽时放牧,雨天不能放牧。
鸭饲养与管理技术相关 文章 :
1. 肉鸭饲养管理技术
2. 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3. 肉鸭饲养管理技术
4. 笼养肉鸭的技术管理要点
5. 鸭的饲养方法
蛋鸭笼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笼养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但受到设备设施投入较大等因素的制约,在生产上的应用尚不普及,若没有养蛋鸡与蛋鸭经验的饲养者,最好是从小批量开始试养,并能得到有经验人员的指导。
(2)鸭笼的改造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生产性能。料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饲料的浪费与否,集蛋架关系到破蛋率的高低,这两个组件一定要改造到位。
(3)饲料的配制上营养要充足全面,并随着产蛋量、气温的变动及时进行调整,要增加复合多维等添加剂的用量。
(4)饲养管理上特别要精细,尤其是刚上笼时的调教阶段。
笼养鸭的养殖技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希望您能够从我们的资源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在您的 {输入关键词务中获得成功。如果您需要更多的{输入关键词帮助或支持,或者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 {输入关键词资源和支持。祝您在{输入关键词事业上取得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