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农园 - 聚农业知识,为三农服务

稻田养泥鳅养(稻田里养泥鳅)

时间:2023-04-19 18:33:00编辑:聚农园来源:养殖知识当前位置:首页>>家禽养殖

我们是一个专业的稻田养泥鳅养资源网站,致力于为{输入关键词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无论您是一位有经验的稻田养泥鳅养专业人士,还是一位新手,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的网站内容包括动物的饲养、营养管理、疾病控制、稻田养泥鳅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输入关键词业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商业成功。

稻田养泥鳅养(稻田里养泥鳅)

怎样在稻田养泥鳅

1、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

M2、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

M2,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

M2。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1.稻田的选择。用来养泥鳅的稻田应满足如下条件:①日照充足,环境安静,远离废水、污染源。②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固不漏水。③地势低洼,泥土肥沃,质地松软,常年能保持一定的水位。

2.稻田的改建。①加高加宽田埂,使田埂呈底宽50cm、顶宽40cm、高50cm的梯形。②在田埂上铺上一层较厚的塑料薄膜或较密的尼龙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田埂20cm,埋入地下10cm。③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50cm的环沟,再在田中开“井”字形鱼沟,沟宽30cm、深25cm。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防逃网,防止泥鳅逃出。

3.稻田的耕种。①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抗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②播秧前重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发酵腐熟的畜禽粪便250kg,用来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后至8月中旬,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25kg。另外,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还可适当补施速效化肥,以每667平方米施10kg尿素为宜。③水稻出现病害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如乐果等,并按常规剂量使用,切忌加大用量。施药前要保持田间水深在6~9cm。粉剂类农药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施用,水剂类农药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要尽量喷洒在稻叶上,避免直接喷入水中。

4.种苗的放养。泥鳅苗种来源是收购野生种或引种。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体长4~8cm为好,平均每667平方米放苗60~80kg。

5.饲养管理。①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保持在5cm以上。高温季节,水深应保持在10cm以上。同时要保持田间水质清新,若发现泥鳅浮头,应立即换水。②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投饵。前期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按鱼体重的3%,后期按鱼体重的3%~5%。主要饵料为麦麸、米糠等。最好在夜晚投饵,一次投足。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6.病害的防治。放养鳅苗前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kg制成石灰乳全田遍洒消毒,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用漂白粉1mg/kg遍洒1次。若泥鳅出现烂腮病、赤皮病、肠炎时,可每667平方米稻田用0.5kg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住,浸泡在稻田水中,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成灰拌精料投喂。若出现气泡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后,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食盐4~6kg溶水后全池泼洒。

7.捕捞。泥鳅一般经过4个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cm,体重达到12g时,就可捕捞出售。捕捞时通常采用诱饵篓捕法,即在鱼篓中放入泥鳅喜食的饵料,如炒香的麦麸、米糠、动物内脏、红蚯蚓等,待大量泥鳅进入篓中时起篓即可。

稻田里放养泥鳅养殖该如何养?都需要注意什么?

水田可以养泥鳅,充分利用水田资源,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功利作用。

开始稻鳅养殖。 机耕后水田应施足底肥,最好是农家肥,少施化肥或不施化肥。 泥鳅苗移栽后可在稻田中放养。 进出水口设有双层网栅,防止外泄。 水深开始时,稻苗长高时可浅10厘米左右,水位20-30厘米。 稻田养殖泥鳅的放养密度。 体长3厘米左右的泥鳅苗,每平方米应放0.1~0.2公斤,即30~50尾。 每亩约20,000至25,000尾。 稻田养殖泥鳅饵料的选择与投放。 泥鳅特别喜欢吃鱼肉。 如果喂食单一的高蛋白饲料一周,会导致泥鳅在稻田中聚集,增加肠道呼吸次数,导致泥鳅大量死亡。 因此,应注意高蛋白饲料与纤维饲料的搭配。 喂。 要控制水位来调节水温,防止高温对鱼的伤害。 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确保成活率。 主要有寄生虫病、水霉病和细菌病,具体防治方法可上网查询。

稻田泥鳅饵料投喂量。 水温15℃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到10-15%。 饵料应制成块状或块状的粘饵,并均匀地撒在水田里。 稻田里的泥鳅繁殖应防止泥鳅逃跑。 如果有淡水流入田间,泥鳅就会逆流而逃,所以下雨天要注意堵漏。 稻田养殖泥鳅的产量。 投喂4个月后,成年泥鳅每平方米产量可达500~800克,亩产约300~450公斤。 稻养小龙虾、稻养陆鸭已经形成了成功的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广。 以前在水田里养泥鳅曾经风靡一时,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效益不佳。 虽然还在上调,但规模是可控的。

总之,水田养殖泥鳅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目前栽培技术非常成熟,适合水稻产区农民增产增收。 水田泥鳅养殖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入行需谨慎。 最好去养殖泥鳅米的农户现场观察,再决定要不要做。

稻田养泥鳅怎么养

稻田中套养的泥鳅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天然饵料,减少成本,而且能翻松土质促进肥料分解,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稻田产量和稻米质量。又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简单,是初养者的一个较好选择。现简单介绍稻田套养泥鳅的技术要点。

工具/原料

泥鳅 稻田

步骤/方法

1/5分步阅读

稻田选择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2/5

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3/5

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4/5

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5/5

泥鳅捕获

1、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

2、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3、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泥鳅在稻田里要怎么养才能活?

一、稻田管理

1.水田选择。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

2.挖掘鱼沟。在稻田周围挖一条环形鱼沟,每隔40米左右挖一条直沟,形成“田”形。面积沟渠面积占总面积的10%-15%稻田。如果场地小,可以挖成“十”或“井”形的沟渠。田块与沟渠之间应铺设一定数量的通道,以便泥鳅从不同方向进入稻田进行活动和觅食,当需要放置田块时,泥鳅可以游回沟渠。

3.建造防逃生设施。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入口和出口、山脊上的孔洞、河口塌陷以及农田水溢出山脊等都可能导致泥鳅逃逸。因此,必须在入口和出口处建造两个屏障。

4.部署防鸟网。为了防止鸟类和其他天敌受到伤害,应在稻田周围和顶部铺设防鸟网。

5.改善进水口和排水系统。进水池内铺设陶粒层和鱼类净化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出水池通过污水处理池,达到达标排放和回用的目的。

二、泥鳅的放养与管理

1.不同种类泥鳅的种类是生长迅速的“台湾泥鳅”,也可以使用当地的“蓝泥鳅”和“黄泥鳅”。放养泥鳅的数量为每英亩18000只。

2.喂养。泥鳅经常在夜间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类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和藻类,有时还吞食水下腐殖质或淤泥。为了获得高产的泥鳅养殖,除了给水质施肥外,还应该给泥鳅喂食诱饵。5月和11月在养殖沟中饲养,6月至10月在泥鳅共生期在稻田中饲养。

3.水位管理。水稻种植后,绿化期沟水低于地表,泥鳅在养殖沟中移动。水稻开始至蜡质成熟期,沟渠和田地平坦,泥鳅和水稻共生生长。10月上旬,水稻成熟后第二年再播种,沟里的水低于田面,泥鳅又回到沟里。

4.稻泥鳅共生管理:①泥鳅的共生期为6月10日至10月初。② 水深。六月份稻田的水位保持在5厘米左右。在7月至8月的炎热季节,增加水位以降低水温,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从9月到10月,稻田水位保持在10厘米,10月初水位开始下降,10月10日前将田里的水排干,让泥鳅游回繁殖沟。③ 除草。稻田不需要耕地或化学除草。④ 施肥。施用有机肥料使水体肥沃,并为泥鳅提供诱饵。泥鳅的共生期可以减少饲料的投喂量。稻泥鳅共生稻田不能使用化肥。

三、水稻种植管理

1.选种。选择高产、优质、抗倒伏的粳稻品种。

2.肥料和水管理。从六月中旬到十月初,稻田和沟渠都是平坦的,田地基本保持浅水层,田地在中部适当暴露。10月中旬,排干了田间的水,使田间逐渐变得坚硬,便于机械收割。

3.虫害防治。水稻生育期不喷洒农药,采用绿色防治技术。例如,在8月和9月饲养赤眼蜂,以预防和控制蛀虫;用黄板防治稻虱,从7月份开始每英亩插入40-50块黄板;悬挂性引诱剂瓶,预防和控制蛀虫;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每10英亩安装一盏。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要点分享

1、选择养殖田。

一般来说,选择的养殖场是一个良好的保水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田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土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土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工作。

2、田埂加固。

一般来说,最好的田埂应该是50厘米到80厘米高,但一般的田埂都在30厘米的高度,因此,在耕田时,我们应该加高和加宽田脊,增加后,要加固土壤,防止大雨冲刷。

3、挖沟。

在田间,挖一两条沟渠,可供泥鳅呼吸、活动,一般在稻谷周围或中间挖,还需要挖注水口、排水口,此外还要安装防护网。

飞龙大棚保温被厂家精彩分享。

4、护田。

建议在山脊和周围地区固定土壤,不要露出土壤,还要用石板和其他建筑材料将它们隔开,以阻止田鼠等小动物伤害泥鳅。

5、及时放苗。

一般来说,当水稻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以放进去,过早会危害秧苗,没有合适的遮荫环境。错过季节为时已晚,最好是在种草之前。在分娩前施肥一次,以提供一些丰富的食物。如果在多个季节种植,上一季收获后就可以种植秧苗。

6、喂食方法。

虽然可以在田里自由地寻找食物,但仍然需要一些人工喂养,如花生粉、豆饼、小麦面筋、玉米粉、豆粕、骨粉、蛋白粉等。此外,你还可以喂食小鱼,一些虫子。但是,喂食应该根据泥鳅的大小和到田里觅食的时间来决定。不要一次放太多,吃太多不利于生长。

关于稻田养泥鳅养和稻田里养泥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标签: 稻田里养泥鳅怎么养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贡献,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不拥有图片、文字所有权,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若发现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邮件至3132238508#qq.com(#改为@)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转载本文注明出处:http://www.junongyuan.com/jiaqin/10532.html

上一篇:养殖羊多少钱一斤(养殖羊多少钱一斤合适)

下一篇:青年鹅的喂养方法(青年鹅多少钱一只)

家禽养殖本月排行

家禽养殖精选